协会体系当前位置:首页>协会体系>研究成果

创办中国太极大学,让天下不再有难练的太极拳

发布:jstjqxh 浏览:5936次

篇首语。
    《承启篇》,就是:承上启下、创新发展、造福大众、发扬光大……
    怎样在太极武学研究领域,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能够接受(认可)的核心理念(共同准则和共同规律),来传播太极武学(太极文化)。这是太极武学能够发展壮大的前提,也是(以太极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能够走向(普及于)世界的奠基石。
    怎样以最简单易学的表达方式,最能够让人接受和共鸣的教学模式来普及推广太极拳,是太极领域中的每位研究员都应该反思的问题……


(一)从太极拳的起源说起……
    太极拳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陈家沟起源说。张三丰创拳说。王宗岳创拳说。武当山创拳说。太极拳的创始人大致就有:唐许宣平、宋张三峰、明张三丰、清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多种说法……
    起源,就是证明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在什么样的研究方向之下产生了太极拳;创始人,就是证明是谁创造了太极拳。
    人区别与其他生物的最大特性之一,就是人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太极行业百年来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缺失了能够独立思考的太极研究员群体,缺失了研究员的思维方式,所以行业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迷失导致了停滞不前,停滞不前有可能导致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下面,我们从太极研究员的角度出发,指引大家展开一次思维方式的旅程……


太极研究员,首先要学会该怎样去思考……


一、太极拳创始人问题。
    太极拳的创始人是谁?是谁创造了太极拳?我们暂且不去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这之前我们先反思一下:是谁提出了这么一个荒谬的问题?一个“丧失科学常识性”问题的结论对太极行业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能够推动行业发展还是会阻碍行业发展?
    关于“太极拳的创始人是谁?”这个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01.皮鞋和太极拳的类比,怎样区别品牌和文化这两个范畴。
    用皮鞋做类比,“皮鞋”属于文化范畴,而“康奈皮鞋”“奥康皮鞋”“吉尔达皮鞋”等属于品牌(商标)范畴,是皮鞋文化土壤中长出来的一棵棵树(产品),不能与皮鞋文化本身混为一谈。我们可以说王振滔(奥康集团创始人)创造了“奥康皮鞋”这个品牌,也可以说王振滔推动了皮鞋文化的发展,但是不能说王振滔发明了“皮鞋”。同理,“太极拳”属于文化范畴,而“简化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汤鸿鑫3D太极”等属于品牌(商标)范畴,是广博深邃的太极文化土壤中长出来的一棵棵树,但这一个个太极拳品牌不能等同于太极拳(太极文化)本身。因此我们可以说“陈式太极拳”是陈王廷发起并创造的一个品牌,也可以说杨露禅推动了太极文化的发展,但不能说“太极拳”是由哪个人(张三丰、王宗岳、陈王廷等)发明创造的。王振滔做大做响了“奥康皮鞋”这个品牌之后,也没有对外宣称“皮鞋”的创始人是他爷爷(“皮鞋”是他爷爷创造的)。奇怪的是为什么很多人不能看透这么浅显的逻辑漏洞,整天鼓吹什么“太极拳是我的祖宗(祖师)发明的!”更离谱的是:居然还有更多的人相信这么荒谬的结论。文化是包容性、开放性、交流融和性的,是经得起社会大众实践的推敲和历史的验证的,文化不可能由某个人创造出来。文化一旦被封闭、被占为私有,那么离停滞消亡就不远了。


  02.文化的起源和传承:众人合力,长期沉淀的结果。
    太极拳的产生和发展就像语言和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一样,是一代又一代的精英推动和创新才形成到今天这个状态的。精华能够经受得住时间的磨砺,一点一点积累(沉淀、堆积)起来,并且永远不会停止发展的步伐。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角度看任何领域都不该违背这个客观规律的制约。
    “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等。正式以“太极”这两个字给“拳(武学)”命名(品牌意识)的是明末清初的陈王廷(有待进一步考证),而把“太极理念”融合在“拳(武学)”中是从春秋战国时代甚至更早就开始的。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情,不能混为一谈。所以我们应该这样说:“太极拳不是私有财产,而是中华民族文化融合沉淀的结晶。太极拳只有代表人(集大成者),而没有创始人。”历代的明师(精英)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影响和推动了太极拳的发展,他们功不可没。
    这个创始人概念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例如:从远古洪荒到神农氏时代,人们逐渐积累了丰富的中医中药常识,而最后都被故事归结为“神农尝百草”大家也都愿意相信并接受这个故事是真的,因为这(神农尝百草)是中医精神的凝聚和体现。而事实上,中医中药理论的形成是多少代精英们毕生实践经验的沉淀与汇集,这个工作不是一个人一生短短几十年的努力就能够全部完成的。所以整个中医中药的研究,就像是一条长河,而神农氏就是长河中的一个浪花,是一个代表人、集大成者,而不是创始人。如果谁抱持着创始人这个概念,那么就等于脱离了整条长河来谈论一个浪花产生的作用,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同样道理,整个“太极拳”的研究也是一条长河,而张三丰、王宗岳、陈王庭、杨露禅……他们都是长河中前赴后继的闪亮的一朵朵浪花,是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和代表人物。同时还有无数未曾留下姓名的学术研究者,就是撑起这条长河的每一滴水。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对生命力的渴望,形成不断进取的探索历程,就是推动这条长河向前奔流的动力。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那么大家的思想就不会那么僵硬死板,也不会去争论什么创始人了。我们要向前看,不要停留于过去,研究过去也是为了开创未来。


  03.停滞必然造成消亡,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太极拳。
    学习太极拳是以个人对肢体语言和哲理的理解能力为成绩的根源,有好的老师教,同时好的老师能碰到好的学生(苗子)来学,才能够教出成绩优秀者,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太极拳不是遗产,作为父母不能直接赠与子女,父母只能够以老师的身份教子女去学习。好的老师不会因为哪个学生跟自己的关系亲一些就多教一些,学生也不会因为与老师的关系亲近一些就能够多领悟一些。老师的任务是:发现每个学生的天赋并帮助每个学生更好更稳更快地迈上眼前的那个台阶,至于能够爬到哪个高度,因每个学生的先天领悟能力而决定。因此就算这一代精英出现在你家,下一代精英到底出现在哪家那是随机的,可能出现在学生中的某一个,但不可能由老师自己来指定。老师只能够发现并引导新一代的精英在自己的肩膀上爬得更高,能够做到这样的老师就是“明师”。
    后人必定超越前人。事实摆在面前,奥运会的记录也是每每被刷新的。前人几十年的心血才换来一句话、一个动作,或者一个思考方向,给后人提供了最精华的锻炼方法。后人有幸可以借助前人的肩膀向上攀登,然后通过总结、提炼、整合,反思、创新、发展,所以必定能够爬得更高。


二、太极拳分崩离析的现状。
    中国现存太极拳门派中,按照练习人群基数、影响力、文化底蕴等分类,可以分为陈、杨、武、吴、孙、武当、赵堡等大门派;各大门派又细化出一些纷繁复杂的小门派(旁支)。
    门派的存在,一方面有其积极的作用,各大门派好比是太极拳(太极文化)产生、发展和延续的土壤,是蕴藏着传统太极研究成果的大宝库。一代又一代的太极研究者们,在各大门派中以传统师徒精工细作、精心培育的教学模式延续着太极传承。而另一方面,门派导致研究者们抱持着本门派的研究成果,不愿意融入到整个太极拳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在一个相对狭隘封闭的环境中各自为政。四分五裂的现状导致没有统一的动作标准,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进阶考段标准,甚至没有统一的太极教练证……什么都没有,让学员从哪里起步?让大众怎么去接受?如果能够接受的人不多,那么“太极拳”怎么为大众创造社会价值?怎么流传于后世?——请大家反思上述问题。




(二)太极拳的科目分类(研究方向和产品功能)
    科目分类,就像是传统太极拳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颗颗树,是各家太极研究员们的研究成果(实用的产品)。按照性质,太极拳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一、运动养生
  01.基础的运动养生。以24式太极拳套路为代表,类似于健身操的简化太极系列。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为了便于大多数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入门,以达到晨练健身的目的,前辈明师(当时的太极研究员)删减了太极拳中比较难以理解的精华部分(尾闾盆骨、脊柱、腹腔等运动要领),保留了基础部分下肢和上肢的运动要领,改编成简化太极系列。简化太极拳因为简单易懂而逐渐被大众所普遍接受,普及推广面最大。
  02.系统的运动养生,即《太极运动养生学》。以传统太极拳入门篇、套路篇、保养篇为学习内容,系统完整地融合到传统太极拳养生套路中。以脊柱运动为起点,脊柱主动运动,带动四肢运动。预防和缓解脊柱变形和椎间盘萎缩,保持健康。
    养生套路大多数人都可以学练,门槛低,见效快。

二、舞台表演
  01.大众舞台。以万人太极表演为代表的广场式大型表演项目,表演的内容主要是24式太极拳套路。
    大众舞台表演,1是人多,2是动作整齐,3是体现全民健身意识。
  02.艺术舞台。以高水平的艺术套路(武舞)为代表。
    表演套路是以身体的弧线运动为准则,舒展、柔和、连贯、轻盈,配上柔顺美观的服装,加上灯光、音乐等道具,综合各方面的条件形成一种视觉上的运动美感,类似舞蹈。


三、竞技体育
  01.套路比赛。以全运会的高难度比赛套路为代表。
    竞赛套路是遵循一个高难度的标准动作规范和节奏等要求,符合标准就得高分,不符合标准就得低分,类似体操竞赛。
  02.太极推手(散手)比赛。
  03.太极格斗(自由搏击)比赛。

四、其他还包括对人生哲学和境界哲学(思维哲学)等方面的研究。

五、太极研究员的反思。
  01.专业研究就必须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深度。每个科目、每种锻炼模式的出发点不一样,目的地也不一样,不能混为一谈。养生套路追求如婴儿般的生命力之美;格斗竞技追求如猎豹般的战斗力之美;舞台表演套路追求如仙鹤般的舞姿之美;竞赛套路追求如奔马般的准绳之美。因此在锻炼之前每个人要先明白自己的目的,再选择相应的锻炼模式。
  02.作为太极研究员,首先要明白自己是朝哪个方向研究的。人不可能是万能的,不可能把上述所有科目全部都学好、练好、研究透彻。说得通俗一些,说自己厉害的人,首先要跟人说明是哪方面(哪个科目)厉害。
  03.不要因为别人的研究方向(科目)跟自己不同,就说别人的太极拳是假的、是伪太极。什么是伪太极?违背科学常识和超出人体(人的体能、智能和承受力等)极限的,我们才可以去怀疑是不是伪太极。